学院概况

对于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来说,设计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专业问题,设计是一项彻头彻尾的创造性工作,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设计作为一个专业,无论是其性质还是其边界其实都是很难去定义的,因此设计教育的特殊性或许就在于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专业教育”。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传统理念和教育模式下的所谓设计专业教育与我们当下优秀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与冲突。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为自己确立的核心教育理念是“人文设计”,它不仅体现了华东师范大学深厚的历史文脉传承,更重要的是,人文设计必将成为中国设计走向未来的一种选择与发展趋势。我们所提倡的人文设计是将设计与自然、科技、人文及商业模式创新相融合,它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而且也贯穿于我们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以”国际设计院校联盟”的成立、本科与研究生国际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的专业全覆盖为基础的国际化办学和以项目实践为载体的产学研结合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建立,是设计学院近年来在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针对目前国内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碎片化的设计专业知识传授方式、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文化视野与国际视野过于狭窄、设计价值观培养的严重缺失等问题,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坚持以需求、问题、目标、过程与结果为基本导向,创建了全新的“1+1+1”的设计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即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改革+国际化办学+以项目实践为载体的大学生双创平台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成果,无论是在学生作品的国际获奖、国际顶级专业大展的参展、本科生国际著名艺术与设计院校的硕士录取率,还是在学生的创就业率、设计专利的获得、设计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学生参与学院重大的科研及设计项目人数等方面都名列国内艺术院校的前列。

设计教育成功与否,远远不只是取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取决于是否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情。相反,培养一个拥有专业知识却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判断力的人,对社会实在是一种危害,更不用说是以学校的名义成批地培养了。唯有追求至善至美、崇尚独立思考、创造思维、品质追求与责任担当,方为设计教育之道。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成立于2004年,现设有4个本科专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含10个专业方向:公共艺术设计、影像传播设计、时尚设计、景观设计、空间与室内设计、视觉传达、数码艺术、插画设计、动画设计、产品设计,其中公共艺术专业(A++排名全国第一)、环境设计专业(A+排名全国第六)、视觉传达设计等三个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有专业均设有中外联合培养“2+2”双学位项目。现有在校本科生511名(含留学生10名),硕士研究生245名(含留学生13名),在编教职工55名、另聘有外籍教师21名、企业设计师导师11名。

学院建有一流的实验设备设施,拥有独立的图书馆和专业实验室,学院设计中心与技术中心设有11个专业工作室及产品模型车间、快速成型机房、丝网印刷、包装与印刷、陶瓷工艺、摄影大棚、摄影暗房、动漫动作捕捉系统、建筑模型车间、3D打印车间等专业实验室。学院时尚中心设有成衣制作车间、制版车间、专业秀场等。

建院十年来,学院教师编辑出版了近百部专业教材,其中多部为国家规划教材。学生获得了包括德国产品设计红点奖、IF奖及一分钟影像国际大奖、全国美展设计金奖等在内的数十项国内外专业设计大奖,获得总计200多项设计专利。学院学生的作品多次入选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和米兰三年展、圣埃蒂安设计三年展在内的国际顶级展事,并先后在美国纽约、意大利罗马、都灵等地举办了学生作品展。

学院设有城市与乡村更新设计研究中心、中国近现代设计文献研究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学院完成并出版了以《大辞海》(设计分卷)、十卷本《工业设计中国之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专著共计37部,发表了百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包括C刊论文38篇。中英文版的学术专著《上海制造中的设计》参展法兰克福书展,获得中外学术界的好评。

学院积极组织并参加国际院校联合科研课题研究,每年定期主办以中国城镇与乡村更新设计国际学术年会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学术论坛与年会。

师生共同完成了包括世博会主题场馆城市足迹馆、中华艺术宫改造设计、上海河口科技馆、上海东外滩规划设计、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西班牙阿维莱斯、法国里昂城市旧区改造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设计项目。学院承担了新一轮中国城镇化建设中自然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上海近现代商业文化视觉传播系列研究、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史论研究、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研究等二十多项重大科研课题项目。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本硕各专业学生就业率均保持100%。

学院综合楼

学院设计中心

学院时尚中心

合作高校